佛州州近來加強執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州長德桑提斯2月授權公路巡警在臨檢時查問移民身份、可拘留「涉嫌非法」的移民,讓移民人人自危,自創一套「駕駛潛規則」:不放西語歌、不貼國旗、不穿工作服、不開貨車。這些恐懼甚至影響到勞動市場,工地空無一人、經濟遭受波及。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深入訪問移民與人權組織,揭開這場「邊境執法全國化」的真實狀況。


坦帕郊區一間福音派教堂外,幾個移民家庭在炎夏中排隊等車:男人們穿著鮮艷襯衫,女人穿著危地馬拉傳統刺繡服飾;禮拜已經結束,大家卻不敢自己開車回家。
今年2月,德桑提斯授權公路巡警在交通臨檢時,可依據移民身份的狀態加以拘留。對許多移民來說,開車成了一場大冒險,無論有沒有合法身份,每次去上班、去教堂、去超市,都可能被警察攔下、拘留甚至遣返。站在教堂外的人們聊著,幾乎每個人都有熟人最近被捉走、甚至面臨被遣返的遭遇。
在NPR採訪的這一天,19歲的美國公民艾許莉(Ashley Ambrocio)負責開車接送教友。她的父親是這間教堂的牧師,在美國住了30年、沒有案底,卻剛被遣返回危地馬拉。艾許莉告訴NPR記者,移民社群紛紛遵守一些「潛規則」來自保:
規則1:車上不要貼外國國旗或西班牙文貼紙。
規則2:盡量和認識、合法的人一起搭車。
規則3:不要放西語歌或收聽西語廣播,最好換成英文或鄉村音樂,以免惹上麻煩。
規則4:別開白色貨車,那是工人常開的車款,最近常被攔檢。
規則5:別穿著工作制服或戴帽子開車,別讓人看出你是去打掃、做園藝或建築的工人。
另一位教友Maria說,儘管遵循這些潛規則,大家還是無法安心出門。Maria拒絕公開姓氏,因為她的兄弟最近被拘留,害怕被找麻煩。經營建築公司的她今早接到一通電話,說整個工地停擺了:「超過30個人沒來上班,你說這該怎麼辦?」
NPR多次聯絡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與佛州公路巡警,想要詢問警方截查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但未獲回應。
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佛州,特朗普政府將原本局限在邊境的嚴格執法擴展到全國。《衛報》指出, ICE與FBI的「幪面武裝特警」們,在洛杉磯的洗車場、家得寶商場、教堂和學校附近拉人,把移民從墨西哥糉糭糉粽(tamale)攤攤、水果攤上拖走。
律師和維權人士指控,國土安全部濫用執法權,僅憑膚色、口音或工作地點鎖定目標。11日,聯邦法官下令暫時禁止這種作法,除非有「合理懷疑」違反移民法,否則不得僅憑「明顯的種族或民族、帶有口音的西語或英語、出現在特定地點(例如公車站、洗車場、拖車場、臨時工接送點、農業場所等)」攔人。
人權組織「拉丁美洲華盛頓辦公室」的艾薩克森(Adam Isaacson)指出,特朗普政府意圖讓這種「邊境執法」成為全國常態。他以移民執法人力暴增作為證據:「如果全美國的地方警察、國民警衛隊、甚至緝毒局、國稅局等都來負責查緝非法移民的工作,他們將可在全國部署將近10萬人來做這些事。」
艾薩克森警告,這股恐懼已影響經濟活動:移民不敢開車、不敢工作、不敢消費——這樣的政策最終只會讓美國經濟嚴重失血。
移民目前不只出行艱難,跨州旅行更讓他們壓力倍增。一名哥倫比亞移民,兩年前獲准臨時入境,居住在紐約的移民收容所。他目前拿到工作證,在奧蘭多的農場工作,但移民法庭約見地點仍在紐約。
他告訴NPR記者,自己寧願花22小時搭美鐵(Amtrak)火車返家,也不敢搭3小時飛機,面對被移民官拘留的風險。他苦笑說:「我在火車上比較安心,沒人來煩我。」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長途搭車。「我當初是趴在墨西哥的貨運列車上,一路到美國的。」他開玩笑說:「美鐵不一樣,有座位,我不用抓著貨車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