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消費者把握最後機會,在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生效前爭相入貨,其中汽車、電腦等單價較高的商品尤其列入最先考慮名單。分析預料,白宮之前已向汽車和零件加徵關稅,後續的「對等關稅」更是驚人,很快將導致物價飛漲。


不少人本來對添置物品態度猶豫,但面對關稅卻下定了決心。德州奧斯汀居民古鐵雷斯(John Gutierrez)說,過去一年一直想更換手提電腦,看中的是台灣品牌,相信其處理器和儲存空間規格理想,能夠滿足自己的攝影需求。而在特朗普2日宣布對等關稅、向台灣徵稅32%之後,古鐵雷斯當天就花2,400元下單,他承認自己需要「咬緊牙關」,不過如果錯過機會成本將大幅提升。
家住維州阿靈頓的布萊克威爾(Rob Blackwell)則有其他打算。他表示兒子已經考上大學,兩夫妻若要前往學校看望孩子,現在的電動車年期已久,續航能力未必能夠應付,因此一直打算買輛新車。由於汽車科技發展迅速,兩夫婦最後決定不買改租,也心儀通用(General Motors)的新款電動車Optiq,只是這個型號在墨西哥生產,4月份關稅生效後將會加價,兩夫妻商量後,本周末將汽車租下,而車行也給了他們關稅生效前較低的價格。
加州營銷顧問公司主管沃奇納(Lee Wochner )也表示,本來希望購買更加體面的新車,以便出席商務會議,只是因為工作繁忙,因此一直沒有付諸實行,關稅的消息傳出後,他3月底向汽車經紀表示,「必須在30日之前拿到新車」。最後他簽約租用奧迪(Audi)Q3汽車,由於在關稅生效前簽約,粗略估算節省了大約4,300元。
沃奇納表示,其他民眾若需要新車,就應該把握時機,否則價格隨時變動,「誰知道下個星期三會是什麼情況」?
特朗普此次公布的「對等關稅」幅度遠超外界預測,評論形容此舉將帶來「核彈」級別的衝擊。部分媒體發現,白宮可能只是計算貿易夥伴國的對美順差,然後再除以貿易額,得出的比例就是關稅稅率,背後的邏輯極為粗疏。
雖然經濟學家普遍警告,關稅將提高在美商品的價格,既影響民生也妨礙國家經濟增長,但白宮堅稱,這樣能迫使各國與華府談判,進一步向美國開放市場,也可讓外國企業將廠房遷至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