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特朗普對等關稅正式推出,中國貨稅率高達54%,取消中港小額包裹豁免關稅

特朗普正式推出備受關注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計劃,對全球貿易結構進行重大調整。此計劃主打「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針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或徵收高關稅的國家施以報復性關稅措施。新措施立即生效,儘管從執行層面來看存在挑戰,但此舉已使多國準備反制行動。

特朗普於周三(2日)宣布針對世界各地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計劃,而相關關稅於宣布後於午夜生效。特朗普同日在社交媒體上稱這天是「美國解放日」(Liberation day in America)。他說,美國被騙子利用,被外國人掠奪,納稅人已經被騙超過50年,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特朗普指,中國對美國徵收67%關稅,越南徵收90%關稅,台灣徵收64%關稅。

特朗普隨即簽署行政命令,對所有進口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且另對美國部分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關稅:中國54%(對等關稅34%+現有關稅20%)、柬埔寨49%、越南46%、孟加拉37%、泰國36%、印尼32%、台灣32%、印度26%、南韓25%、日本24%、馬來西亞24%、歐盟20%、英國10%、澳洲10%

特朗普之後再簽署了兩項行政命令,第一項是有關堵塞中國「最低限度漏洞」(the de minimus loophole)的措施,正式取消對來自中國及香港的低價值進口產品的免稅最低限度待遇。

透過國際郵政網路以外的方式寄送的進口貨物,如果價值等於或低於800美元,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需要繳納所有適用關稅。

所有相關郵件物品,其價值等於或低於800美元,並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須繳納其價值的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2025年6月1日後增加到每件50美元)。

商務部將評估是否將這些規則擴展到澳門。

特朗普第二項簽署的行政命令便是他剛宣布的「對等關稅」,這將包括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 25%的關稅,以及上述針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

美國政府的政策正在重塑未來數十年的全球貿易體系,美國在1947年帶頭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這體系之後發展成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特朗普數十年來關注關稅和不公平貿易關係的高潮,他認為這些因素導致美國遭受剝削。

全球多國已釋出反制訊號。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公開警告歐盟已有完整的報復計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表示若美國繼續進行「勒索」,中國將「反擊」。與此同時,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與南韓也陸續準備報復性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選擇完全取消對美國商品的所有關稅,藉此避免成為報復對象,儘管其原先徵收的稅項已非常有限。

除了政治與外交層面的風險,這場貿易政策重構也對美國經濟前景投下陰影。經濟學家與投資銀行警告,全面性關稅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上漲、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引發經濟衰退。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指出,即使特朗普的減稅與財政刺激政策帶來短期成長,也難以抵消大規模關稅帶來的損害。

美國的新關稅計劃亦令海運業人心惶惶,擔心貿易戰抑制運輸需求,零售業領袖協會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哈登(Blake Harden)認為,疊加關稅的實施,會導致混亂加劇,令企業缺乏足夠時間、確定性及指引,去適應該些變化並遵守規定。

自由派保威州最高法院優勢,共和黨續掌佛州眾議院兩席,但優勢縮小

美國周二(1日)舉行特朗普上任後的多場地區選舉,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維持自由派優勢,共和黨亦維持眾議院優勢,贏下佛州兩議席補選。

獲民主黨支持的自由派法官克勞福德(Susan Crawford),擊敗特朗普及富豪盟友馬斯克支持的保守派候選人席默(Brad Schimel),維持威州最高法院的4比3自由派優勢。

馬斯克日前前往當地,高調為席默助選,更即場向簽署表明反對激進法官請願書的兩名選民發放100萬元的支票,惟最終席默亦未能當選。

媒體指出,威州最高法院選舉一挫特朗普,亦是對共和黨人的警示,指馬斯克的支持可能造成反效果。不少民主黨人已把打擊馬斯克納入競選訊息,尋求在2026年中期選舉逆轉共和黨在國會的優勢。

同日舉行的佛州眾議員補選中,共和黨兩候選人成功當選,填補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Mike Waltz)同前司法部長提名人蓋茨(Matt Gaetz)的空缺,維持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優勢。然而,與2024年大選相比,共和黨候選人在佛州的優勢縮小。

共和黨現時在眾議院擁有220席,領先民主黨的213席,未來補選議席原屬後者,共和黨有機會擴大優勢,有助加強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通過預算案的信心。

迎戰新一輪關稅風暴,商家各出奇謀縮減成本

隨著特朗普徵收新一輪關稅,商家紛紛設法規避,例如簡化產品設計與包裝、剔除不必要的配件,甚至電子產品不再附送電池等等,有倡議人士擔心,此舉會導致縮水通脹(Shrinkflation)愈演愈烈,消費者付出更多的同時,得到的卻愈來愈少。

根據白宮方案,中國進口商品需要繳納20%關稅,鋼鐵、鋁材等類別的稅率更達25%稅率,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而設的關稅也會在短期內生效,考慮到這3個國家是美國重要貿易夥伴,本土零售商以及採購原材料的製造商都面對重大挑戰,業者坦言關稅會蠶食利潤,但若將所有成本轉嫁消費者,也可能影響銷售,因此處於兩難。

供應鏈諮詢公司「國際資源發展」(International Resource Development)表示,由於前景不明,企業界暫時不應長遠決策。其總裁柯肯多爾(Kimberly Kirkendall)建議,管理層與其將工序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不如著眼於短期效益,特別是調整產品,設法節省成本,並與供應商緊密合作。

除了中國製造的產品外,其他來源地的商品也可能在徵稅之列,導致美國的大小企業都面臨挑戰。透過互聯網銷售男裝襯衫的Shirt Story表示,他們以往在奧地利採購鈕扣,但由於特朗普可能對歐盟商品徵稅,因此需要尋找美國本地的供應商。

此外,也有許多企業調整產品設計。洛杉磯玩具公司Abacus Brands印刷單張時,開始改用稍薄的紙張,並考慮用紙板代替塑膠,作為玩具的固定容器。原本在中國設廠的玩具上Aurora World則說,公司正考慮減少產品顏色,藉此抵銷關稅成本,但可能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另一家公司Basic Fun更說,會減少包裝材料或者放棄包裝,以此降低每件產品的成本。

由於企業也嘗試減少配件,專家預料,消費者未來購物後,可能需要在家自行組裝。以中國製造的自動澆水花盆為例,產品未來將以嵌套式零件的方式,而不是完成的型態送到顧客手中,藉此減少運送體積與成本。電池、裝飾禮盒等配件則會歸類為「非必要」項目,民眾也許要自行購買。

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許多企業曾面對包裝、原材料、人力成本與運輸成本上升的問題,業者普遍只會縮減產品尺寸或重量,但售價維持不變。對於這次變化,評論表示商家可能以縮水通脹應對,既提高價格也減少產品份量,例如加拿大進口的軟木繳付額外關稅後,衛生紙捲可能會變小。

消費者關稅前買車,3月份汽車銷售急增

隨著特朗普政府宣布將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許多消費者在3月紛紛湧向車行,急於在新關稅生效前完成購車交易,導致汽車銷售量大幅上升。

現代汽車Hyundai 北美公司行政總裁帕克(Randy Parker)表示,3月的銷售比去年增長了13%。福特汽車亦報告3月銷量上漲19%,整體季度銷售相比去年下降了1%,降幅主要來自於對車隊客戶的銷售下降。通用汽車(G.M.)則報告,第一季的銷售量比去年增長了17%,達到693,000輛,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

特朗普宣布的關稅計劃將於4月3日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而進口汽車零部件的關稅將於5月3日生效。許多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包含大量進口零部件,這些新關稅預計會迫使部分車型的價格上漲超過10,000元。

在銷售增長方面,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表現尤為突出。通用汽車報告稱其純電動車的銷量幾乎翻倍,達到32,000輛,這主要得益於其電動Equinox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型號的推出。豐田汽車則表示,3月其在北美市場的混合動力與電動車銷量增長了44%,並且這些車型佔據了總銷量的一半。福特的混合動力車銷售增長了33%,而純電動車如Mustang Mach-E的銷量也增加了12%。

許多汽車製造商尚未確定如何調整價格,現代汽車的帕克仍提醒消費者:「今天能買的車,別等到明天。」隨著關稅的實施,汽車價格的變動將成為消費者和製造商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議員推動議案,倡香港駐華盛頓經貿辦前街道改名「黎智英路」

國會眾議院數名議員發起議案,建議把香港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門前街道改名為「黎智英路」(Jimmy Lai Way),並豎立新路牌。

有份發起議案的共和黨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主張,這是想提醒駐香港經貿辦每一位員工,他們在「破壞香港自由方面負有責任」。

議案其餘共同發起人包括民主黨籍的索茲(Tom Suozzi)、克里希那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也有共和黨籍的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

目前還未有審議此議案的時間表,該議案的共同發起人包括民主黨議員,但並非沒有反對聲音,眾議院內的無投票權代表、民主黨籍的諾頓(Eleanor Holmes Norton)不支持議案,她指「無論出發點有多好,也不應由並非華盛頓居民選舉產生出來的國會議員,去制定華盛頓的地方事務,尤其是街道名稱等典型地方事務。」

這項議案最早於2023年由議員提出,由於一直未審議,議員如今再次提交。

TikTok不賣就禁死線將至,特朗普今開會商賣盤方案

政壇消息透露,特朗普計劃召開白宮會議,與副總統萬斯以及其他高官、顧問,共同商議社交媒體TikTok的未來。

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今天(2日)將召集多人前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屆時除了萬斯之外,商務部長魯尼克(Howard Lutnick)、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國安顧問沃爾茲(Michael Waltz)等人也會出席。

國會在拜登時代通過「不賣就禁」法案,要求TikTok在今年1月19日之前,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切割,否則將在全美被禁,但封殺措施因總統選舉生變而擱置,特朗普1月20日就職後,將期限延長75天,不過新期限也將在4月5日屆滿。

特朗普日前曾說,假設字節跳動出售業務的話,美國有「很多潛在買家」,而且「決定權在我手中」,他希望這個平台能繼續存在,民眾也對這個社交媒體非常支持。

據悉,目前有意收購TikTok的,包括黑石集團(Blackstone)、甲骨文公司(Oracle)以及其他重量級的私募股權、創投公司、科技公司。 財富管理公司Omnivest Financial首席執行官拉斯納(Reid Rasner)上月透露,他願開價474.5億元,社交媒體Reddit的聯合創辦人奧哈尼安(Alexis Ohanian)最近也宣布,會聯同地產大亨麥考特(Frank McCourt)參與競投。

持H-1B簽證人士切勿輕易離境,否則可能無法返美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令矽谷風聲鶴唳,多間律師行及科技企業均警告,持H-1B簽證的員工不要輕易出境,否則可能無法返美。也有外籍專才擔心,自己申請簽證的難度固然增加,甚至在美出生的子女也無法成為公民。

多間科技公司已向H1B員工表示,若打算短期內出境的話必須三思,避免回程時遇到波折,移民律師預計,政府拒絕技術人才簽證的比例會再度攀升,還有科技人才認為,自己若在美國誕下兒女,孩子可能淪為「無國籍」人士。法律界表示,近日已有學者被指同情哈馬斯及真主黨,因此被遣返家鄉,令人擔心循規蹈矩的僱員亦會成為移民目標,現在政府的行動愈趨頻繁,已經導致人人自危。

贊成接收移民的陣營強調,美國能從全球延攬人才,得以維持科技競爭優勢,這個因素若有變化,只會對國家不利。智庫組織美國全國政策基金會(NFAP)曾有研究發現,在估值超過10億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中,半數以上至少一名創辦人來自海外,微軟、谷歌、優步(Uber)、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等都是典型例子。

政府資料也顯示,矽谷各大科技公司普遍聘用H1B員工,業界每年以抽籤形式,獲得6.5萬個名額,其中印度、中國、加拿大國民最多。獲批簽證最多的企業分別是亞馬遜、谷歌、Meta、微軟與蘋果。

移民議題已在保守派和企業界之間引發分歧。億萬富豪馬斯克曾呼籲,特朗普應該引入全球精英,保守派則批評,此舉影響本土工人就業,雙方曾為此公開罵戰。據悉,特朗普對H-1B簽證持正面態度,但外界仍憂慮其政策隨時變動。 分析表示,不少移民赴美升學,就業後希望透過H-1B取得綠卡,最終達成「美國夢」,但現在這條路似乎已經遙不可及。

中國種子包裹事隔5年再現,3州籲慎防入侵植物莫栽種

德州、新墨西哥、阿拉巴馬州再次發現來自中國的神秘包裹,而且內藏植物種子,3個州份的農業部門警告,這些種子沒有進口許可,民眾切勿栽種,避免影響生態系統。

連月來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德州,當地農業部門證實,單是3月就在64個地點錄得311宗個案,更首次發現有人寄送活體植物。州府農業專員米勒(Sid Miller)表示,包裹上寫有中文,也留下郵戳,相信寄件地點來自中國,至於數百個包裹內容不一,分別有蔬菜、雜草、草本植物的種子,其中至少一種屬於入侵性水生植物。

阿拉巴馬州則接獲6宗報告,部分包裹同樣懷疑來自中國,當中最少一袋種子印有「中國製造」字樣,檢測發現是番茄及洋蔥種子,雖然不屬於有害物質,但當局仍呼籲民眾提高警惕。新墨西哥州亦發現1宗相關報告。

分析表示,全美的2020年也曾出現同樣現象,當年聯邦農業部突然接獲數千宗舉報,後續調查揭示,個案可能涉及「刷單」騙局,即賣家隨機向陌生人寄出廉價商品,然後在網上發表虛假評論,藉此提高網上評分,也誇大自己的銷量。聯邦研判後表示,並無證據顯示某些人企圖破壞美國農業。

對於最新一輪事件,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農業專家奧爾特加(David Ortega)表示,民眾就算收到包裹也無需恐慌,不要嘗試栽種,相反應把原包裝密封,立即通知農業部門。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前副局長埃利西(Osama El-Lissy)亦說,就算2020年的事件可能只是商業詐騙,但種子仍可能攜帶害蟲,種植後可能影響生態。

全美陷「蛋通脹」風暴,雞蛋價格飆至每打13元

美國今年雞蛋價格飆升,最高每打達13.39元,震驚全國消費者。從供應短缺到高漲物價,「蛋通脹」(eggflation)成為民生焦點。這波漲勢主要肇因於禽流感疫情,造成數以百萬計蛋雞被撲殺,導致雞蛋供應大幅下滑,進而推升價格。

根據《USA Today》引述美國農業部數據,2025年3月雞蛋價格變動劇烈,從每打6.85元下滑至3.27元不等,但仍遠高於2022年1月的1元價位。勞工統計局則指出,雞蛋平均價格從2024年2月的2.99元飆升至2025年2月的5.89元,年增幅達97%。

《USA Today》記者於截至3月16日當周,在全國16大都會區調查五大連鎖超市的雞蛋價格,結果顯示加州城市如三藩市、洛杉磯與安那翰價格最高,其中三藩市 Kroger 旗下 Foods Co. 售價達13.39元一打,為全美最高。印第安納波利斯的 Trader Joe’s 價格則僅3.49元,是調查中最低。整體而言,Trader Joe’s 在價格穩定性與平均值上表現最佳。

加州第12號提案對蛋雞飼養環境的規範,也可能進一步限制產能,影響當地價格。紐約大都會區亦因高生活成本而位居高價行列。

雞蛋價格之所以成為物價指標,是因為其與牛奶、麵包、牛肉等一樣,長期被視為家庭開支代表。消費者一旦在這些商品上感受到壓力,整體生活成本亦水漲船高。

展望未來,美國蛋品協會表示,唯有雞群數量恢復正常,市場供需才能穩定。目前農場復原速度雖有所提升,但禽流感仍為重大變數,價格短期內恐難恢復至疫情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