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推出備受關注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計劃,對全球貿易結構進行重大調整。此計劃主打「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針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或徵收高關稅的國家施以報復性關稅措施。新措施立即生效,儘管從執行層面來看存在挑戰,但此舉已使多國準備反制行動。


特朗普於周三(2日)宣布針對世界各地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計劃,而相關關稅於宣布後於午夜生效。特朗普同日在社交媒體上稱這天是「美國解放日」(Liberation day in America)。他說,美國被騙子利用,被外國人掠奪,納稅人已經被騙超過50年,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特朗普指,中國對美國徵收67%關稅,越南徵收90%關稅,台灣徵收64%關稅。
特朗普隨即簽署行政命令,對所有進口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且另對美國部分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關稅:中國54%(對等關稅34%+現有關稅20%)、柬埔寨49%、越南46%、孟加拉37%、泰國36%、印尼32%、台灣32%、印度26%、南韓25%、日本24%、馬來西亞24%、歐盟20%、英國10%、澳洲10%
特朗普之後再簽署了兩項行政命令,第一項是有關堵塞中國「最低限度漏洞」(the de minimus loophole)的措施,正式取消對來自中國及香港的低價值進口產品的免稅最低限度待遇。
透過國際郵政網路以外的方式寄送的進口貨物,如果價值等於或低於800美元,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需要繳納所有適用關稅。
所有相關郵件物品,其價值等於或低於800美元,並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須繳納其價值的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2025年6月1日後增加到每件50美元)。
商務部將評估是否將這些規則擴展到澳門。
特朗普第二項簽署的行政命令便是他剛宣布的「對等關稅」,這將包括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 25%的關稅,以及上述針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
美國政府的政策正在重塑未來數十年的全球貿易體系,美國在1947年帶頭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這體系之後發展成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特朗普數十年來關注關稅和不公平貿易關係的高潮,他認為這些因素導致美國遭受剝削。
全球多國已釋出反制訊號。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公開警告歐盟已有完整的報復計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表示若美國繼續進行「勒索」,中國將「反擊」。與此同時,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與南韓也陸續準備報復性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選擇完全取消對美國商品的所有關稅,藉此避免成為報復對象,儘管其原先徵收的稅項已非常有限。
除了政治與外交層面的風險,這場貿易政策重構也對美國經濟前景投下陰影。經濟學家與投資銀行警告,全面性關稅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上漲、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引發經濟衰退。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指出,即使特朗普的減稅與財政刺激政策帶來短期成長,也難以抵消大規模關稅帶來的損害。
美國的新關稅計劃亦令海運業人心惶惶,擔心貿易戰抑制運輸需求,零售業領袖協會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哈登(Blake Harden)認為,疊加關稅的實施,會導致混亂加劇,令企業缺乏足夠時間、確定性及指引,去適應該些變化並遵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