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特朗普證患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右手疑瘀傷為「握手太多」

白宮證實,總統特朗普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他亦被發現懷疑右手手背用上遮瑕膏遮掩瘀傷,白宮解釋指特朗普因握手太多才有瘀傷。

白宮周四(17日)證實,特朗普被診斷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發言人萊維特宣讀白宮醫生布拉巴貝拉報告,指特朗普接受全面檢查包括診斷性血管檢查後,確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白宮隨後發表的布拉巴貝拉信件中指出,特朗普「雙側下肢靜脈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這是一種良性且常見的疾病,特別是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萊維特表示,特朗普近周察覺下肢出現輕微腫脹,因此接受檢查。

同時,布拉巴貝拉信中指出,最重要的是特朗普沒有發現深靜脈血栓或動脈疾病的證據,實驗室檢查結果均在正常範圍內。而且,特朗普還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報告顯示「沒有心力衰竭、腎功能損害或全身性疾病的跡象」。

哈佛大學醫學院急診科助理教授福斯特表示,特朗普的症狀非驚人的資訊,也不令人意外。他指特朗普的情況在長者族群屬尋常,特別是特朗普隸屬的超重至痴肥人群,最大憂慮應為狀況需要評估是否可能存在更嚴重病情。

特朗普周二(15日)前往匹茲堡參加活動時被發現,右手手背膚色有明顯差異,相信有用遮瑕掩蓋,而且部分區域似是有瘀傷,引起外界懷疑他是否繼2月後再次出現手部瘀傷。

萊維特重申,特朗普喜愛與人相處,而且接見民眾數量眾多,每日握手的對象超越歷屆總統。她聲稱特朗普的承諾堅定不移,而且每日都在證明這一點。

特朗普於2月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時,首次被發現手背出現明顯瘀傷痕跡,其時亦有使用遮瑕膏掩蓋。他早在2024年12月受訪時表示,自己握手太多才出現瘀傷。

紐約內科醫生費沙爾曾指出,特朗普的瘀傷令人憂慮。瘀傷成因之一可能是握手太多,因為特朗普已年屆79歲,血管老化使瘀傷更嚴重。但他亦指出,骨關節炎亦可能是特朗普瘀傷的成因。

入境美國成本將大增!EVUS全面調漲,簽證還要收取「簽證誠信費」

根據最近通過的立法方案,未來進入美國的財務成本將顯著提高。據USA Today報道,這項被稱為「大而美」的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將對遊客、簽證申請人乃至在邊境被捕的移民徵收一系列新費用。

其中一項最重大的變更是針對非移民簽證(nonimmigrant visa)申請人,引入了一項強制性的250元「簽證誠信費」(visa integrity fee)。這筆費用將在所有現有申請費之外額外收取,且不可豁免。美國移民協會(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等倡議組織警告,這筆費用可能會讓成千上萬的潛在訪客因無法負擔而卻步。

對於來自41個免簽證計劃(Visa Waiver Program)國家和地區的旅客,其使用的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費用也將上漲。從2025財年開始,該費用將有「不少於13元」的最低標準,並從2026年起與通貨膨脹掛鉤,進行年度調整。同樣,主要由中國公民使用的電子簽證更新系統(EVUS)也將設定30元的最低費用,並同樣與通脹掛鉤。

美國旅遊協會(U.S. Travel Association)對此反應複雜。其首席執行官弗里曼(Geoff Freeman)一方面讚揚法案對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但另一方面也批評對外國遊客增收新費用的做法「愚蠢」,認為這與美國希望成為全球首選旅遊目的地的目標背道而馳。移民倡議者更直指政策「前後矛盾」,一邊聲稱要增加旅遊業,一邊卻提高入境成本。

此外,該法案還引入了一項針對無證移民的嚴厲措施,即對在官方入境口岸之間被捕的人士徵收高達5,000元的「不予受理外國人逮捕費」。這一系列新增的費用,無疑將全面重塑非美國公民進入國境的財務格局,對全球旅客和移民產生影響。

美國牛肉價格攀升至歷史新高,不只在烤肉季節

這個夏天,凡是準備升火烤漢堡或牛排的人都知道,牛肉價格居高不下,而最新數據顯示,牛肉價格已攀升至歷史新高。美聯社報道,專家表示,消費者短期內恐怕難以等到價格回落。

根據政府數據,截至6月,絞牛肉的平均價格已上漲至每磅6.12元,較去年同期上升近12%;所有生牛排的平均價格則上漲8%,達到每磅11.49元。

但這並非近期才出現的現象。事實上,過去20年來牛肉價格持續上漲,原因在於牛隻供應吃緊,而牛肉的需求卻始終旺盛。

根據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截至今年1月1日,全美牛與小牛總數為8,670萬頭,較2019年的最近一波高峰減少8%,也是自1951年以來最低的牛群數量。

導致牛隻減少的因素很多,包括乾旱與牛價波動。而如今,墨西哥出現一種難纏寄生蟲,加上潛在的大規模關稅威脅,可能進一步壓縮供應、推高價格。

德州農工大學畜牧經濟學家安德森(David Anderson)指出,美國牛肉產業這些年在育種方面有所進步,牛隻體型變大,讓牧場主即使飼養較少的牛隻,仍能產出相同數量的牛肉。

不過,自2020年起,美國經歷連續三年的乾旱,牧草枯竭、飼料價格飆升。根據美國農業局(American Farm Bureau),這波乾旱迄今仍影響著西部地區,飼料成本對本就利潤微薄的牧場造成更大壓力。

因此,許多農民選擇提前宰殺母牛,雖然短期內增加牛肉供應,但也導致未來牛群規模進一步萎縮,進而推升價格。

近年來,牛隻價格本身也大幅上漲,目前單頭牛隻價格動輒數千元。最新市場價格顯示,每百磅牛隻的價格已超過230元。

安德森表示,高牛價使牧場主更傾向於「現在就出售」來鎖定利潤,而非保留母牛進行繁殖,因為未來價格可能回跌。

一紙13.8萬元的「免費」太陽能合約,讓78歲老婦在恐懼中離世

德州侯斯頓市一位 78 歲的婦女維格爾(Delores Wigal),在與癌症鬥爭的生命最後階段,並未獲得平靜,反而因一份她無法理解的太陽能板合約而終日活在恐懼之中,擔心自己畢生積蓄換來的家園將被奪走。這起悲劇凸顯了針對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掠奪性銷售問題。

去年10月,一名自稱來自太陽能公司Solar Pros的銷售員說服維格爾簽署了一份文件,聲稱太陽能板是一項免費的政府計劃。然而,這份由貸款公司EnFin融資的合約,實則是一份長達25年、總額超過13.8萬元的債務。這筆巨款遠非依靠固定收入維生的維格爾所能承擔,隨後她的房產更被置放了留置權,讓她陷入絕望。

在維格爾的家人向媒體求助後,新聞機構ABC13介入此事。在得知維格爾病危後,貸款公司EnFin同意取消合約並移除留置權。然而,這個遲來的消息在她去世兩天後才傳來,維格爾在離世前數小時,仍對此事憂心忡忡,未能親眼見證問題的解決。涉事的銷售公司則表示,該名銷售員已離職。

維格爾的悲劇也促使了法律的變革。德州立法機構近期通過了一項新法案,將於今年9月1日生效,旨在打擊欺騙性的太陽能銷售行為。新法明確禁止謊稱產品「免費」等誤導性說法,要求銷售人員必須註冊,並賦予消費者5天的合約取消權。此外,針對老年人的違規行為將面臨更重的罰款,以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這起事件警示消費者,在面對上門推銷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專家建議,在考慮安裝太陽能板時,應獲取多家報價、核實安裝人員資質、仔細閱讀合約條款,並警惕任何施壓銷售或含糊不清的承諾。正如維格爾的家人所希望的,她的故事雖是悲劇,但喚起了公眾對此問題的關注,並推動了更完善的消費者保護措施。

華裔夫婦涉嫌虐童,跨國代孕、嬰兒販賣,代孕醜聞後還有多少驚人內幕?

聯邦當局正在調查一宗涉嫌與中國有關、以營利為目的的代孕嬰兒販售案件,案發地點在加州。一位聯邦官員匿名表示:「嬰兒被忽視後又被送回中國,這是一項國安威脅。」另據坊間傳聞,這對華人夫婦利用代孕母生下孩子後,將孩子賣往中國賺取利益。另有知情者指出,涉案孩子達40多人。不過針對種種傳聞,包括加州兒童與家庭服務部等各機構尚未公開證實或否認。

亞凱迪亞警察局警督西德洛(Kollin Cieadlo)表示,在今年5月接獲一項虐待指控後,有15名兒童從這對夫婦位於阿卡迪亞的豪宅中被帶走,另外還找到了居住在別處的6名兒童。他們的年齡從2個月到13歲不等,其中大多數介於1到3歲之間。警方同時對56歲的保姆李春梅(Chunmei Li)發出了逮捕令,指控屋內的監視攝影機錄到李女對孩子們進行「口頭和身體上的」虐待。

他說:「我們相信其中一到兩個孩子是母親親生的。有一些代理孕母已站出來表示,她們是這些孩子的代理孕母。」

西德洛表示,38歲的張西爾維婭(Silvia Zhang)和65歲的宣國俊(Guojun Xuan)被認為是這些孩子的法定父母。

西德洛說,為了讓調查得以繼續,當局未正式提出疏忽照顧的指控。他還提到,這對夫婦告訴警方,他們「想要一個大家庭」。

西德洛說,張西爾維婭出示了看似合法的出生證明,其中一些來自加州以外,證明上將她列為孩子們的母親。他表示,FBI也參與了此次調查。

洛杉磯的幾家電視台引述一些女性的說法,她們稱自己是這對夫婦的代理孕母,但並未意識到還有這麼多其他的代理孕母也參與其中。

目前尚不清楚張西爾維婭和宣國俊是否有律師可以代表他們發言。張西爾維婭未立即回覆一封尋求評論的電子郵件。

加州州務卿辦公室的商業紀錄顯示,一家名為「馬克代理孕產投資有限責任公司」(Mark Surrogacy Investment LLC)的公司曾註冊在這對夫婦的住址。最新的文件顯示,該營業執照已於六月終止。

「生物倫理與文化中心」(The Center for Bioethics and Culture)認為代理孕產剝削女性,其主管費爾(Kallie Fell)在近期發布的一段YouTube影片中,採訪了一位去年春天剛生產的德州女性艾略特(Kayla Elliott)。費爾告訴美聯社:「她被欺騙了。她被告知這對夫婦只有另一個孩子,他們想要再一個孩子來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她不知道他們就是代理孕產機構的所有人。他們的運作完全沒有任何監督。」

艾略特未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但她正試圖籌集資金,希望能將孩子安置在她身邊。艾略特在募款網站GoFundMe上的募捐呼籲中寫道:「我已準備好並堅定地致力於為她提供這一切,但確保安置權的法律程序既複雜又昂貴。」

Medicaid領取者個資,特朗普政府將移交ICE追查非法移民

根據美聯社獲得的一份協議,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官員將可存取全國7,900萬名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投保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家庭住址和族裔,以追查可能在美國非法居留的移民。

這份由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與國土安全部於周一簽署的協議指出,這些資訊將使ICE官員有能力在全國範圍內找到「外籍人士的位置」。該協議尚未對外公布。

將數百萬筆此類個人健康資料非同尋常地披露給負責驅逐出境的官員,是特朗普政府移民打擊行動的最新升級。該行動為達每日逮捕3,000人的目標,已一再挑戰法律界線。

國會議員和一些CMS官員已對負責驅逐出境的官員存取部分州醫療補助計劃投保人資料的合法性提出質疑。此舉上個月由美聯社首次報道,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官員稱,其目的在於根除不當加入該計劃的人。

但最新的資料共享協議清楚表明了ICE官員打算如何處理這些健康資料。

協議中寫道:「ICE將利用CMS的資料,使其能夠接收到由ICE識別出的外籍人士的身份和位置資訊。」

此類資料披露,即使沒有立即採取行動,也可能在為自己或子女尋求緊急醫療協助的人群中引起普遍恐慌。其他打擊非法移民的措施已使學校、教堂、法院和其他日常場所對移民,甚至對擔心在突襲行動中被波及的美國公民來說,都變得充滿危險。

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言人安德魯·尼克森(Andrew Nixon)未對最新協議做出回應。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國土安全部是否已存取這些資訊。該部助理部長翠西亞·麥克勞克林(Tricia McLaughlin)在一份電郵聲明中表示,兩個機構「正在探討一項倡議,以確保非法外籍人士不會領取為守法美國人準備的醫療補助福利。」

該資料庫將向ICE官員透露所有醫療補助計劃投保人的姓名、地址、出生日期、族裔和種族資訊,以及社會安全碼。這項由州和聯邦共同資idents資助的計劃為最貧困的人群(包括數百萬兒童)提供醫療保健保障。

該協議不允許ICE官員下載資料。相反,他們將被允許在9月9日之前的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的有限時間內存取這些資料。

一位未獲授權向媒體發言並堅持匿名的CMS官員說:「他們正試圖把我們變成移民探員。」

在美國非法居留的移民以及部分合法居留的移民,不被允許加入提供近乎免費醫療服務保障的醫療補助計劃。醫療補助計劃是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共同資助的計劃。

特朗普擬設Section 8租房補助年限,140萬最貧困租戶遭驅逐

根據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新規定,超過100萬個依賴全國公共住房及「第八章租屋券」(Section 8)補助計劃的低收入家庭——其中大多是有子女的在職家庭——可能因兩年限期而失去政府補貼的住所。

根據紐約大學獨家取得、周四發表的最新研究,這項限制將波及多達140萬個受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HUD)援助的家庭。 報告預測,這將對公屋機構帶來「巨大混亂和龐大行政成本」,因為他們不得不把這些家庭驅離並重新找尋新戶取而代之。

在全國可負擔住房及無家可歸危機日益加劇之際,特朗普政府堅持改寫HUD的核心使命——數十年來為貧困家庭提供穩定住房的角色。

於6月國會預算聽證會上,時任住房及城市發展部長特納(Scott Turner)表示,對租屋補助設下兩年限期可解決公屋及租屋券系統的浪費與舞弊問題。

「這項福利已偏離最初以暫時協助有需要美國人的宗旨,變得失調且有弊病。」特納說:「HUD的援助本來就不是永久性的。」

報告還警告,該措施將對公屋管理帶來極大干擾,多數受影響者為低薪在職家庭及其子女,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家庭被驅逐,要求迫使機構另尋新住戶遞補。不僅如此,聯邦補貼房屋的基礎也有可能受到動搖,特別是在當前住房成本創新高的背景下,這些極需幫助的家庭離開後,將極難負擔市價租金。

綜合來看,這項兩年房補的政策將使全國數百萬最弱勢的家庭面臨失去穩定住所的風險,引發業界與學界普遍質疑與反彈。

更加好喝!特朗普説服可口可樂,可樂配方改用蔗糖

都市傳說中,全球飲料龍頭可口可樂的配方堅決不肯申請專利,而是以營業秘密的方式,鎖在全世界最安全的保險箱中;另一個美國的都市傳說,則是墨西哥產的可口可樂比美國本地產的可口可樂好喝,因為「配方」不一樣。現在,這二個都市傳說都被特朗普證實了,他發文說,他說服了可口可樂高層,將美國生產可口可樂的配方糖,改用「真正蔗糖」(Real Cane Sugar),「等著看,就是比較好喝。」

特朗普16日在他最愛的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他已經跟可口可樂高層談過了,感謝他們同意,將美國生產的可樂配方,改用真正蔗糖。特朗普並表示,這是非常棒的改變,也請大家期待新配方的可口可樂,「就是比較好喝。」

可口可樂公司於80年代起,在可樂中混合使用玉米糖漿(Corn Syrup)與蔗糖,以幫助分擔糖價上漲帶來的額外成本。

不過在墨西哥、英國和澳洲等其他國家生產的可樂,則傾向於使用蔗糖。

但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曾公開表示要禁用玉米糖漿,並將癡肥猖獗的部分原因歸咎於玉米糖漿。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我一直與可口可樂公司溝通,希望在美國市場使用真正的蔗糖,他們已經同意。我要感謝可口可樂公司的所有高層。

可口可樂發言人沒有明確證實會調整配方,但稱感謝特朗普的熱情,並且很快分享有關可口可樂產品系列中創新產品的更多細節。

美國玉米糖漿業組織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主席博德(John Bode)發表聲明,批評倘用蔗糖取代玉米糖漿,將導致美國食品製造業損失數千個職位,降低農場收入並增加外國糖進口,且沒有任何營養價值。

另外,特朗普經常喝健怡可樂,而健怡可樂的甜度主要來自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邊境執法全國化,佛州可任意截查移民

佛州州近來加強執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州長德桑提斯2月授權公路巡警在臨檢時查問移民身份、可拘留「涉嫌非法」的移民,讓移民人人自危,自創一套「駕駛潛規則」:不放西語歌、不貼國旗、不穿工作服、不開貨車。這些恐懼甚至影響到勞動市場,工地空無一人、經濟遭受波及。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深入訪問移民與人權組織,揭開這場「邊境執法全國化」的真實狀況。

坦帕郊區一間福音派教堂外,幾個移民家庭在炎夏中排隊等車:男人們穿著鮮艷襯衫,女人穿著危地馬拉傳統刺繡服飾;禮拜已經結束,大家卻不敢自己開車回家。

今年2月,德桑提斯授權公路巡警在交通臨檢時,可依據移民身份的狀態加以拘留。對許多移民來說,開車成了一場大冒險,無論有沒有合法身份,每次去上班、去教堂、去超市,都可能被警察攔下、拘留甚至遣返。站在教堂外的人們聊著,幾乎每個人都有熟人最近被捉走、甚至面臨被遣返的遭遇。
在NPR採訪的這一天,19歲的美國公民艾許莉(Ashley Ambrocio)負責開車接送教友。她的父親是這間教堂的牧師,在美國住了30年、沒有案底,卻剛被遣返回危地馬拉。艾許莉告訴NPR記者,移民社群紛紛遵守一些「潛規則」來自保:

規則1:車上不要貼外國國旗或西班牙文貼紙。
規則2:盡量和認識、合法的人一起搭車。
規則3:不要放西語歌或收聽西語廣播,最好換成英文或鄉村音樂,以免惹上麻煩。
規則4:別開白色貨車,那是工人常開的車款,最近常被攔檢。
規則5:別穿著工作制服或戴帽子開車,別讓人看出你是去打掃、做園藝或建築的工人。

另一位教友Maria說,儘管遵循這些潛規則,大家還是無法安心出門。Maria拒絕公開姓氏,因為她的兄弟最近被拘留,害怕被找麻煩。經營建築公司的她今早接到一通電話,說整個工地停擺了:「超過30個人沒來上班,你說這該怎麼辦?」

NPR多次聯絡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與佛州公路巡警,想要詢問警方截查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但未獲回應。

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佛州,特朗普政府將原本局限在邊境的嚴格執法擴展到全國。《衛報》指出, ICE與FBI的「幪面武裝特警」們,在洛杉磯的洗車場、家得寶商場、教堂和學校附近拉人,把移民從墨西哥糉糭糉粽(tamale)攤攤、水果攤上拖走。

律師和維權人士指控,國土安全部濫用執法權,僅憑膚色、口音或工作地點鎖定目標。11日,聯邦法官下令暫時禁止這種作法,除非有「合理懷疑」違反移民法,否則不得僅憑「明顯的種族或民族、帶有口音的西語或英語、出現在特定地點(例如公車站、洗車場、拖車場、臨時工接送點、農業場所等)」攔人。

人權組織「拉丁美洲華盛頓辦公室」的艾薩克森(Adam Isaacson)指出,特朗普政府意圖讓這種「邊境執法」成為全國常態。他以移民執法人力暴增作為證據:「如果全美國的地方警察、國民警衛隊、甚至緝毒局、國稅局等都來負責查緝非法移民的工作,他們將可在全國部署將近10萬人來做這些事。」

艾薩克森警告,這股恐懼已影響經濟活動:移民不敢開車、不敢工作、不敢消費——這樣的政策最終只會讓美國經濟嚴重失血。

移民目前不只出行艱難,跨州旅行更讓他們壓力倍增。一名哥倫比亞移民,兩年前獲准臨時入境,居住在紐約的移民收容所。他目前拿到工作證,在奧蘭多的農場工作,但移民法庭約見地點仍在紐約。

他告訴NPR記者,自己寧願花22小時搭美鐵(Amtrak)火車返家,也不敢搭3小時飛機,面對被移民官拘留的風險。他苦笑說:「我在火車上比較安心,沒人來煩我。」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長途搭車。「我當初是趴在墨西哥的貨運列車上,一路到美國的。」他開玩笑說:「美鐵不一樣,有座位,我不用抓著貨車頂。」

特朗普:中國與其他國家正試圖在AI上趕上美國,我們不會讓他們得逞

總統特朗普與賓州參議員戴夫·麥考密克(Sen. David McCormick)周二聯合宣傳該州最近數百億美元的能源與科技投資,特朗普並宣稱美國在能源政策與人工智慧領域正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特朗普與其高層官員在會中將這些投資描繪為與中國爭奪人工智慧主導權的關鍵一步,並強調:「我們遠遠領先中國,我必須這麼說。」他補充:「中國與其他國家正試圖在AI上趕上美國,我們不會讓他們得逞。」

特朗普專程前往匹茲堡,出席由麥考密克主辦的「賓州能源與創新高峰會」,與數十位企業高層會面。這些企業正計畫將匹茲堡及整個賓州打造成機器人、人工智慧與能源發展的熱點。麥考密克宣布該州獲得超過900億元投資,可望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儘管部分項目早已啟動。

特朗普長期承諾實現美國的「能源主導地位」,賓州則因為其煤炭與天然氣資源,成為其能源政策的重鎮。該州也是他2016年與2024年勝選的關鍵搖擺州之一。在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體育館中舉行的圓桌會議上,特朗普經常參照準備好的講稿發言,並指出美國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方競爭。他身旁坐著內閣成員、企業高層與地方政治領袖。

在特朗普發言前,其內閣官員呼籲要儘可能提高能源生產,尤其是煤炭與天然氣,以確保美國在AI競賽中的經濟與國安優勢。商務部長路特尼克表示:「AI革命已經來臨,特朗普政府不會讓我們落敗。我們需要潔淨、美麗的煤炭,需要天然氣,也要擁抱核能,全都要,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若我們不做,就是傻瓜。」麥考密克辦公室發布的投資清單中,一些項目並非全新,另一些則是新近簽署的大案。例如中賓州將啟動一項150億元的資料中心計畫,其他項目包括興建發電廠、擴建天然氣管線、升級電廠與電網傳輸設施等。

Frontier集團計畫將位於賓州西部的布魯斯·曼斯菲爾德煤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AI雲端公司CoreWeave將投入超過60億元,在南中賓州建設資料中心。黑石集團(Blackstone)則計劃在賓州東北部興建天然氣發電廠與資料中心,總投資250億元,預計2028年底動工。執行長強·格雷(Jon Gray)證實了這一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