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稍早前宣布將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幾乎可預見對全球的經濟將造成極大震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受訪談到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看法時,這位經濟學家回應:「特朗普的關稅宣布簡直是徹底瘋了(full-on crazy)。他不僅祭出比幾乎所有人預期都要高的關稅,還用完全錯誤的說法來為其辯護,聲稱其他國家的關稅如何如何。我不知道他那些數據是從哪裡來的,但它們與現實毫無關聯……這對美國經濟而言是個極其糟糕的日子」。


MSNBC指出,特朗普的謊言層出不窮,或許已經見怪不怪。畢竟,這正是他一貫的行為模式,貫穿他整個公眾生涯。那些指望這位總統講誠實話和事實的人,顯然還不夠關注他過去的言行。
報道指出,他在演講時信手捻來就講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言論——包括美國每年向加拿大提供2,000 億美元補貼、美國因為他在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施加關稅「賺取了數千億美元」、他上任前,美國從未對中國商品徵收過關稅、加拿大對美國的乳製品徵收250%至300%的關稅、大蕭條是因為美國官員放棄關稅政策所導致的、拜登政府時期的美國通脹率是「本國歷史上最高」、拜登擁有「美國歷史上最差的支持率」、1789年至1913年間,美國是「有史以來最富有的」、民主黨希望削減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醫療保險(Medicare)和醫療補助(Medicaid)的福利——這些都不是真的。別忘了,還有他理直氣壯說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產業。
文中提到,特朗普明明有充足的時間來確定他的政策細節,考量經濟影響,並決定如何向全國及全球展示他的願景。然而,他最終的決定似乎是:真相不夠吸引人,因此他選擇以克魯曼所說的「完全錯誤的說法」來推銷他的政策。報道指出,換句話說,這項政策本身就已經糟糕透頂,而他的宣傳方式同樣糟糕。
另有媒體報道,特朗普的「解放日」宣言後,「Great Depression」(大蕭條)也一躍成為網路熱搜字。特朗普聲稱,「從1789年到1913年,我們是一個依靠關稅支撐的國家,當時美國是歷史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當時賺了太多錢,快到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接著他說,「然後,在1913年,出於人類無法理解的原因,他們建立了所得稅制度,讓公民,而不是外國,來支付運營政府所需的資金」。然而,關稅並不是由外國支付的,這與特朗普經常錯誤聲稱的內容相反。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是由美國進口企業支付的,而這些額外成本大多數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商品價格上漲。
特朗普還聲稱,美國的「好日子」在1929年的大蕭條中「戛然而止」。他說:「如果他們當時堅持關稅政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那將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他們試圖恢復關稅來拯救國家,但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太晚了,什麼也做不了了。」
特朗普的一席話,令「大蕭條」在X平台衝上熱搜,網絡上充斥着「大蕭條2.0」(2nd Great Depression)的恐慌。JP Morgan和高盛則表示,他們將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分別提高到40%和35%。